近日,四川省金屬學會在成都組織召開攀鋼研究院牽頭完成的“基于多模態協同的鈦白基料粒度多級調控機制研究及應用”項目成果評價會。評價委員會認為,該項目總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在線水解晶種調控技術居國際領先水平。同意通過該項目的成果評價。
據了解,近幾年,我國硫酸法鈦白產量占比持續超過80%,面臨產品同質化嚴重、產能過剩、競爭力不強等痛點,突破技術瓶頸,應對全球競爭迫在眉睫。攀鋼堅持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組建由攀鋼研究院、攀鋼釩鈦股份、重慶大學、東北大學參與的聯合科研團隊,開展“基于多模態協同的鈦白基料粒度多級調控機制研究及應用”項目研究,推動硫酸法鈦白產品升級。
在攀鋼研究院釩鈦化工技術研究所專家牽頭下,聯合科研團隊系統解析水解晶種質量、水解工藝參數、鹽處理配方等多級調控機制,開展基于外加晶種質量在線表征與控制的水解晶種質量調控等技術研究,取得了系列創新成果:開發出世界首套水解晶種質量在線判定儀;行業內首次建立了基于機器學習的偏鈦酸粒度軟測量模型;率先構建了煅燒過程不同操作參數下TiO2粒子生長和晶型轉化的預測模型;形成了“晶種→偏鈦酸→金紅石TiO2”粒度的全流程控制制備技術方案,實現了不同用途鈦白基料粒度的可控制備。
目前,“基于多模態協同的鈦白基料粒度多級調控機制研究及應用”項目成果,在攀鋼5條硫酸法鈦白產線應用后,相關應用指標均達到或優于國內外相同應用領域的領先產品性能指標,其中,重慶鈦業關鍵指標合格率提升至97%以上,東方鈦業關鍵質量指標提升至95%以上。尤其是5條硫酸法鈦白產線自動化、數字化水平大幅提升,為攀鋼釩鈦股份獲評工業和信息化部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通過CCS兩化融合評定提供了支撐。
“基于多模態協同的鈦白基料粒度多級調控機制研究及應用”項目成果的應用,打破了鈦白粉基料粒度調控的多個關鍵環節依靠“經驗操作”的傳統模式,結束了人工判定硫酸法鈦白粉水解晶種的歷史。該項成果獲國外發明專利1件,國內發明專利14件,軟件著作權1項,參與起草國家標準1項。